热点新闻事件及评论简短,新闻热点事件及评论500字
2023-04-26 09:32:05来源:
2021年9月每日新闻摘抄10一30字简短
2021年9月都发生了哪些大事儿?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9月热点新闻事件,一起来看看吧!
2021年9月国内新闻摘抄
1、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2、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等六部门对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作出部署,探索推行行贿人“黑名单”制度。
3、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坚决查处以“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
4、8日,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正式启用。口岸位于珠海拱北与澳门青州相邻的鸭涌河上,24小时开放,日通关量可达20万人次。
5、8日,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旅部等部门,对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行约谈。
6、8日,银保监会网站发布批复称,同意工银理财等公司筹建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为111.5亿。
国际新闻事件积累
1、东京奥组委8日宣布,新增4名工作人员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7月1日以来,奥运会、残奥会相关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共计866例。
2、当地时间5日,美国威斯康星州阿富汗难民安置地点突发麻疹疫情,目前与感染者接触过的人都已被隔离,相关预防措施和接种工作正在进行中。
3、8日消息,日本厚生劳动省认定2名男性工作人员因参与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应对等业务被辐射,而患上咽喉癌。
4、墨西哥南部格雷罗州当地时间7日晚上发生7.1级地震,首都墨西哥城震感强烈,目前地震已造成至少1人死亡。
2021时事新闻摘抄30则 最新热点素材
最近国内外都发生了哪些新闻大事?我整理了2021时事新闻摘抄30则,来看一下!
2021时事新闻摘抄
国内新闻
1.2021年1月23日,李克强对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进一步压实各环节安全生产责任,增强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2.2021年1月23日电,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近日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成为中国第五家期货交易所。3.2021年1月25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376.8万人次,成为2020年全球最繁忙机场,这也是中国机场首次问鼎全球年度客流量第一。
4.2021年1月26日,中国一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正式签署。这意味着双方对彼此开放领域更大、水平更高,将给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开放红利,2008年4月与该国签署的自贸协定我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一个自 贸协定。5.2021年1月27日电,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宣布,在珠江口盆地发现了自营勘探的迄今最大油气田并被命名为“惠州26-6”,打破了当地40多年无商业发现的历史。
国际新闻
1.2021年1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签署两项行政令,从经济纾困层面加大力度应对新冠疫情。这是拜登自21日宣誓就职以来,连续三天签署与应对疫情有关的行政令。他作为总统签署的第一项行政令,即要求在所有联邦建筑和区域内强制戴口罩。
2.2021年1月24日,根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英国每10万人中就有142.53人死于新冠肺炎,死亡率为全球最高。
3.2021年1月24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携带143颗卫星升空,创下单次发射卫星数目之最。
4.北京时间2021年1月27日,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累计超1亿。
5.2021年1月25日,联合国发布《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温和复苏,增幅预计为4.7%。
2021最新热点事件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访华
2021年7月26日,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在天津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会谈时表示,中美关系目前陷入僵局,面临严重困难,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一些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一段时间以来,美方一些人在渲染中美冲突和美国面临的挑战时提到所谓“珍珠港时刻”和“斯普特尼克时刻”。
一些专家学者明言,美方是在把中国比喻成二战时的日本、冷战时的苏联,想通过树立中国这个“假想敌”,重新点燃国家目标感,通过妖魔化中国,转移美民众对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满,把美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甩锅到中国身上。美全政府全社会动员,全方位遏制中国,似乎只要遏制住中国的发展,美内外难题就能迎刃而解,美国将重新变得伟大,美国治下的霸权就可以延续。
美方动辄拿中方说事,好像不扯上中国,都不会说话做事了。我们敦促美方改变当前这种极其错误的思维和极其危险的对华政策。
抗日曲九儿响彻东京赛场
北京时间7月25日上午,东京奥运会女子体操资格赛举行,中国体操女队于第二组参与比赛,目前已确定进入团体决赛。
在自由操资格赛的竞争中,中国18岁小花唐茜靖在音乐中先后使用了《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夺冠》和《九儿》,其中《九儿》出自电视剧《红高粱》,被称为“抗日颂歌”。
2021年10月新闻摘抄简短10条
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十月热点新闻事件摘抄,一起来看看吧!
国内热点新闻摘抄
1、2021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武汉举行。
2、乌鲁木齐市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物流公司装卸工,重点人群核酸采样均为阴性。
3、国家卫健委10月16日通报:15日31省市新增确诊病例1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31省份增本土无症状3例。
4、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5、我国将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从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24条重点举措。
国际新闻摘抄
1、王毅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愿同伊方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加强协调合作。普京邀请中国等国利用北极航线促进贸易业务,赵立坚:中方尊重北极国家在其国家管辖范围内海域享有的合法权利。
2、截至北京时间10月16日21时21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累计确诊240184293例,其中死亡4891969例。
3、美国新冠累计确诊病例44886339例,累计死亡病例723764例。克林顿健康状况改善但仍需住院,拜登:早日康复。美国将从11月8日起允许完全接种新冠疫苗的外国旅客入境;入境美国的旅客可接种的新冠疫苗包括美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和授权的疫苗、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紧急使用认证的疫苗(含国药北京和科兴疫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际空间站失去方位半小时,机组成员无危险。韩国三星等企业不愿提供半导体商业机密,美国威胁称:别逼我走那一步。
4、德国将正式开启组阁谈判,社民党希望圣诞前完成组阁。英国保守党议员大卫·艾姆斯集会遇袭身亡,警方:系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英格兰南部的埃塞克斯郡。意大利启用工作场所新冠“通行证”制度。
5、岸田文雄:经济上稳定与中国关系,政治上坚定日本立场。岸田文雄任上首次与文在寅通话,商讨慰安妇等问题。进口灭菌奶在韩人气走高,韩国将取消进口乳制品关税。
2021年7月重大新闻事件摘抄简短10条
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2021年7月重大新闻事件,一起来看看吧!
7月国内新闻摘抄
1.2021年7月25日,东京奥运会结束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体育代表团延续出色发挥,共获得3金1银3铜。目前,中国体育代表团以6金1银4铜暂列奖牌榜第一位。
2.2021年7月25日电,中欧班列统一品牌5年来,累计开行超4万列,合计货值超2000亿美元,打通了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68个城市,为中外数万家企业带来了商机,为沿线数亿民众带来了实惠,彰显了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地位和作用。
3、2021年7月26日,为加快发展农村寄递物流,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陈凯表示:“争取到2025年,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4、2021年7月26日,在乒乓球混双决赛中,中国队组合许昕/刘诗雯以3∶4负于日本队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获得该项目银牌。这是混双项目首次进入奥运会。
5、2021年7月27日电,上海合作组织治国理政和领导力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和线上同步举行。本次论坛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2021年7月热点新闻事件摘抄
1、零的突破!中国科学家成功选育双季早粳稻“中科发早粳1号”系列,平均亩产567.64公斤。
2、湖南成为我国首个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开放高度3千米。
3、内蒙古呼伦贝尔两座水库垮坝,暂无人员伤亡报告,水利部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
4、在戍边英雄墓碑前摆拍,旅游UP主被新疆皮山警方立案。
5、珠海石景山隧道“7·15”透水事故救援现场发现2名遇难者。
6、教育部:社会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得擅用“中国”“全国”“国家”等字词。
7、航天投资董事长张陶被“双开”:涉嫌殴打院士已被检方批捕。
8、瑞幸创始人陆正耀被限制高消费,执行标的超9亿元。
9、重庆轨道交通暂不设置女性车厢:是对守法男性的歧视或不信任。
10、工信部通报今年第6批侵害用户权益的App迅雷、虎牙直播等被点名。
2022时事新闻摘抄30则 最新热点素材
“中国复眼”开建。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获悉,北京理工大学将牵头在重庆研制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项目预期作用距离达到1.5亿公里。该项目是“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设施”二期项目。
最近新闻大事件
1、在完成既定主任务后,嫦娥五号轨道器开展拓展任务,启程飞往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1点。
2、郑万高铁重庆段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香树湾隧道近日安全贯通。至此,郑万高铁重庆段隧道全部贯通,为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3、中国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男子运动员苏翊鸣在训练驻地长白山万达滑雪场,完成个人也是中国单板史上首个反脚外转五周1800度动作。
4、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保护效力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家药监局相关标准要求,未来将为全民免费提供。
5、商务部办公厅发布通知,提出加快新建改造一批充分兼顾老年人需要的社区便民消费服务设施,按照传统服务与智能化服务创新“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保障老年人生活需求,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新闻重点素材摘抄整理及评论
约束爱犬,让悲剧不再发生
热点回顾
据新闻报道,一名12岁女孩牵别人家狗出去玩,途中,狗绳意外将老人绊倒身亡。之后老人家属回应:没有追究女孩责任。
近年来,关于犬类伤人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而这也正是养犬矛盾不断激化的原因。养犬是个人权利,但养犬自由离不开养犬自律。不文明的养犬行为,轻则破坏市容环境、扰乱公共秩序,重则威胁他人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多一些规则意识,少一些疏忽大意,才能减少悲剧的发生,也才能不断提升现代文明对犬类的包容度。希望每一位爱犬人士都要牵紧“文明绳”,做个守法的养犬人。
写作借鉴
看到这样一则社会热点新闻,在惋惜之余,我们更应该看到热点事件背后的深思。养犬是个人爱好,但也应该收到一定约束。悲剧的频繁发生,其评议角度是“规则意识”“文明包容度”等话题。对于此类事件,写作中可以简单阐述事件一二,再发表个人观点,论据+论点,更具有思辨性。
网暴剧中角色,“恨屋及乌”不可行
热点回顾
前段时间,一部以女性视角展开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而随着剧集热播,剧中“林有有”这一角色却一路被骂,观众的怒气从戏里延伸到戏外,从角色上升到演员,甚至还有网店上线了“陪骂林有有”服务。
反面角色被骂,甚至牵连到演员,“林有有”不是第一个。观众入戏太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共情。但角色不等于演员,“恨屋及乌”有失理性,也是对演员、对作品本身的伤害。对于观众来说,不妨和影视剧保持一些“间离”,避免产生某种“幻真”的错觉,导致角色和演员的混淆,戏剧和现实的混淆。毕竟,“吐槽角色不上升演员”,是一个成熟理性的观众基本的素质,也是最起码的礼仪。
写作借鉴
网络暴力屡见不鲜,如何理智追剧,《人民日报》这段时评给了我们教科书式的指导。将“爱屋及乌”巧妙化用为“恨屋及乌”,词汇颇具新意。此段时评没有过多的说教意味,关键词“间离”道出了观众与剧情、演员应该保持适当距离,共情入戏是真性情,但也应该做个成熟的观众。娓娓道来,很具有说服力。
关键词: